1)第一百五十章 欲组建骑兵_王子的骑士by欲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七百年前骑兵走向战争的舞台之后,战马的作用就越来越突出了。战马在骑战中的作用自然是当作骑兵的坐骑,除此之外,还能用来拉车驮物、运送物资。

  在骑兵出现之后,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在曾经的战国初期,“战车千乘”的规模就已经算是很庞大了。可每辆战车不过四匹马,千乘顶多也就四千匹,而骑兵动辄就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何况每个骑兵也不止拥有一匹战马,都有自己的副马。战马在战场上也经常死伤,必须及时得到补充,这样对战马的需求量就大大增加。

  更重要的是,骑战对战马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因为车战中的马只需要拉车奔驰,而骑兵的马不光要高速奔驰,还需要跳跃、俯卧、渡水、上坡,还要求在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厮杀中听从主人的指挥,默契配合。

  所以,正如以为著名的骑将所说:“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战马在古代,正相当于现代战争中的装甲车,不可或缺。所以,选育良马、保养战马、调教战马,就成了一个必备的功课。那古代战场上的战马究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呢?

  早在骑兵初现时期,养马业就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有专职官员专司养马,更有“牧师”,负责养马场的看护,还有“马质”,负责挑选良马与建立马的档案,“瘦人”负责马的教练,“兽医”负责马的医务。

  在战国初期,诸侯们为了适应骑兵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从北方北邙游牧民族引进了大批良马。另一方面,例如大唐、武历等国还开辟了大片的牧场,大规模养马。在这种养马事业发展之下,加以战国初期以来养马技术的积累,战国时期的养马技术有了一个突出的进展。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出现了一批高超的养马、相马专家,还有专门的养马书籍。譬如家喻户晓的善识千里马的伯乐。

  为了适应骑兵发展的需要,九国都建立了“太仆”之类的专门机构管理大规模的国家养马场。战马的多少往往影响着国家的军力强弱,“战国以来,唐马最盛”,所以大唐军力十分强盛,国伟远扬。而大齐却马政顽弊,养的马不仅少,质量也差,养一千匹马,仅仅有五分之一能用作骑战。虽然通过边境贸易能换得优良品种的战马,但远远不能满足军用。大齐丞相王道林变法曾采取鼓励民间养马以供给军用的措施,但因积弊较深,毫无用处。

  反观大唐、北邙、武历三国的骑兵,马源充足,不光战马优良,甚至每个骑兵都有两到三匹战马。这其余国家与这三国在对外战争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吃了骑兵的亏。而大汉帝国之所以能力挽狂澜,同大汉重视骑兵,将缴获的战马为我所用不无相关。如当帝国主力,就有三万八千多骑兵,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