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章 亚麻,纺织厂_清末之最强大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辰看了一阵,也没明白为啥自己这个“员外”对其他读旧学的人也可能是员外郎会产生所谓的“威压”。

  当然这个问题也不用纠结。有事没事,马辰去威压谁啊?

  正该提上议事日程的事,是建高一座近代化工厂。

  对于这个升级要求,马辰是理解的。第一,这是一座工厂,不是作坊,所以在规模上肯定有所不同第二,则是“近代化”三个字,那些从古就有的砖瓦厂,肯定不会计算在内。如果说有一种工厂称得上近代化工厂,就非水泥制造莫属了。

  在华夏,在很长的时间里,水泥都被称为“洋灰”。哪怕国内能够生产了,可依然依赖于大量进口。

  但在1840年,水泥却还称得上是一个新兴产业。

  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

  1756年,英国工程师斯米顿对水泥研制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帕克用泥灰岩炼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被命名为罗马水泥

  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阿斯普丁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

  1871年,日本开始建造水泥厂。

  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

  1889年,华夏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发现、改良,波特兰水泥变成了普遍的硅酸盐水泥,同时还有了上百种数量的各式特种水泥。

  此时,马辰要上马水泥厂,可以直接用回转炉。

  问题在于,马辰可以建厂,技术上也不存在问题。但马辰有没有实力保住自己的工厂果实,这是非常关键的。

  马辰想了良久,最终还是决定上马一个水泥厂。

  这个水泥厂不要建太大,就按日产200吨,月产5000吨,年产6万吨的标准建设。

  至于石灰石的粘土矿的问题,陈立桑是专业人士,他们几个助手,早就利用休息时间,将东极城周边百里地面上的资源进行了视察石灰石和粘土,大多属于地表矿。

  当马辰把自己的设想交给陈立桑后,陈立桑没有推辞,半个月后,陈立桑拿出了一个方案。

  马辰一看到方案,就有些蔫了。

  因为:钱。

  在陈立桑的计划里,年产6万吨水泥的工厂,一次性投资是12万美元,工厂基地就算是马辰自有,可以少花一些钱,但矿石正好在马辰的地盘之外,这个得另外买。

  然后是矿石到工厂的公路。

  哪怕你把工厂设在矿石边上,但产品运出来,依然要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