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八章 先烈们用全部换来的历史_隋末我称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杨侗没当过兵、不太喜欢历史、又没有心心念念想在任何角度击败那个知识渊博的连长,恐怕这一切他都不会知道。

  刚当兵入伍的时候,杨侗体能不行,他借口很多,什么自己从小没怎么干过活、自然不是那些耕种为生的农村人的对手。这句话说的很讨厌,引来了整个新兵营很多人的不满,可连长只说了一个字:“练!”就让他通过这一个字的训斥免了一顿黑拳。

  体能练起来以后,他又在枪械知识上出了问题,人家学习枪械知识后,进行枪支拆卸、保养的速度非常快,就他慢,此刻他的理由是:“我又没接触过。”连长又说了一个字:“学。”

  这一次,杨侗放弃了,觉着自己很可能不是当兵这块料,打算混两年算了。

  连长看出了这一切,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他问杨侗:“你知道黑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么?”

  杨侗想都没想,直接回答:“大概是宋朝成型的吧?”

  “那你知道在1942年以前,我军于战争中一直使用这种1000多年前科技在与敌人搏命么?”

  “他们可没你那么多事。”

  杨侗被训了,竟然还觉着连长在忽悠自己,在部队学历史的时候他明明看见了我军在战争时期使用过TNT,怎么可能一直在用黑火药?于是,他开始在部队疯狂学习历史知识、军工史知识,只为了能在下次挨训时反驳一句,没想到的是,这竟然带着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1941年,我国第一门五〇炮在黄崖洞研制成功,可没有黄火药的我军使用黑火药对其进行操控时,发现威力大打折扣。于是,整个黄崖洞兵工厂的人接到总部命令开始全力研发黄火药,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全新起点上,对此展开了各种实验。

  那时,没人和杨侗一样找理由,几乎每一个人都在为研发工作而努力,老百姓甚至献出了自家的酸菜缸,这才有了‘拆钢轨造枪,腌菜缸里造炸药’的神话。

  1941年春,军功部科技人员王锡嘏受刘鼎部长委派带领着十几名火药工人在黎城县开始造硫酸,七月开始试制,九月就造出了浓度80%的浓硫酸40公斤。1942年5月,首个化工厂在当地黎城成立,厂房就设置在云崖寺的庙里,9月,无烟发射药研制成功,但炮弹威力小,不开花的问题依然存在。

  军事化工厂技师白英为此绞尽脑汁,他知道,领导们要的是硝化甘油炸药,这是一种常温液态烈性炸药,硝化甘油也被称作炸油。它以甘油为原材料,经硝酸、浓硫酸混合而成,爆炸时可在百分之一秒气化,提及瞬间膨胀15000倍,产生3360°高温。可白英却没有任何制作硝化甘油炸药的经验,只能从最基础的实验开始。

  绞尽脑汁的一刻也又

  请收藏:https://m.fr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